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作文 > 春节

介绍春节的作文

时间:2024-10-18 17:46:32
介绍春节的作文(15篇)

介绍春节的作文(15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介绍春节的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介绍春节的作文1

寿县春节习俗颇多,进入腊月,也属农闲,家家户户都要腌制咸鸡鹅,一面备节日待客之需,一面也把丰收的喜悦和对来年的祝福腌进浓浓的腊味。改革开放前经济尚不宽裕时,群众诙谐地说“不吃二两猪毛不算年”。要知道由于腌制手法有异,家家户户腊菜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吃完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上街赶集的群众更多起来。过后十来天就要“扫尘”,“要想发,扫十八;要想有,扫十九”,家中里里外外打扫一新,规整利落,人们心里也更加敞亮起来,大多数人家整个春节的准备工作到此至少已经完成一半。

腊月廿三过小年,俗称“祭灶”,隐北地区也有廿四过小年的,长年在外的人们多在此前回家团圆,这一天要祭灶王爷,吃白面、麦芽糖制成的祭灶糖,大块厚过月饼,小块状如弹珠,寄意请灶王爷回天庭向玉帝多说好话,以求家庭来年殷实。有趣的是,在寿县农村,春节一定要把未过门的媳妇接到家里过节,而且要给她买一身新衣服,这样才有礼有面子,否则亲家是要恼的——什么意思,是不是不想做这门亲事了!在热闹的筹备中,人们终于迎来了年三十,中午过后,家家早贴春联,早鸣鞭炮,早吃团圆饭,爆竹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子夜再度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

年初一大早,大人、小孩身穿新衣,家家户户烧香点烛,吃饺子,晚辈给近亲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这时常有乞丐来家门旁贴财神,可不是一两个小钱就能打发了的。初二多到同事家拜年、走走亲戚, “往年酒”活动也就拉开了序幕,你来我往,一般要持续到正月里甚至二月份。初三送年,农村都在初三早饭前,烧香、点烛,拜祖祭神后,将封檐钱纸、松枝取下,送到室外场地上,燃火尽烧,鸣爆,以示送年;商家和集镇居民,多在初三傍晚送年。送了年也不要紧,有的是热闹——“正月里面都是年”,到相隔几十里的亲戚家走走拜个年并不晚,熟人见面时还要说“过年好、恭喜发财”。

介绍春节的作文2

“爆竹声中—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节日,它意味着l旧年的逝去,新—年的到来。

春节期间家家放鞭炮,放烟花,我们家也不例外。一大早,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会传来一声大喊:“放鞭炮

喽!”随后才会点着鞭炮,迅速将手中的那一小节鞭炮扔出去,伴随着鞭炮发出的“啡里啪啦”的热闹声响,鞭炮上的红色纸屑被炸得纷飞四处,不久声音逐渐变小,白烟还未完全散去时,四周又响起了此起彼伏鞭炮声,像是商量好了一样,这喜庆中又带着热闹。

晚上,孩子们吃完晚饭,便到家门口玩耍、放烟花,晚上放的炮、烟花虽没有放鞭炮时那样隆重喜庆,但也有自己独一份的热闹,孩子们放的烟花形式多样,有能够在地上旋转喷射火花的,有能够飞上天去,然后在半空中绽放开来的小型烟花,还有形状小巧的摔炮......当然,燃放最多的还是“仙女棒”。孩子们手里摇晃着一小随后才会簇烟花,那烟花明明灭灭,上边还飘着—缕白色的轻烟。漆黑的夜晚,忽明忽暗的光亮映衬着孩子们如花般的开心面容,屋里屋外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春节,除了隆重喜庆的烟花爆竹,就只有餐桌上软糯的白裸能让孩子们不住地欢呼雀跃了。白糅又叫年糕,是福州人年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它寓意着新的一年步步高升。

制作白裸,要准备足够多的糯米,糯米提前泡好,然后放木桶里蒸熟,接着将热腾腾的糯米饭饭到一个有凹陷的石头器具里,然后在手上沾水,抹到糯米上,就可以对糯米饭一顿捶捶打打,在石头器具旁围着一群人,小孩围观,大人帮忙,只见一个身强体壮的年轻人,抡起木锤子,用力锤向糯米饭,然后快速将木锤抬起来,往后一扬,再重重落在米饭上,一旁站着的人瞅准时机,不断给米饭加水,他们之间配合默契,不一会儿,刚才还粒粒分明的糯米饭,就成了粘性极强的大米团子,在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喧闹声中,糯米也捣好了,之后就是最后一个环节——分成一个个小团子,在模具利挤压成型,白牌也便制作完成了。

“十里不成风,百里不成俗”每个地方的春节都有自己独特的过法、风俗,但相同的是春节时那热闹、隆重的节日气氛,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祝愿。

介绍春节的作文3

咱们中国人春节的习俗就是贴对联,吃饺子。这作为中国的一份子,不会包饺子怎么行呢?所以这次,我就去问了对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无所不知"的妈妈,让妈妈手把手的教我!

"包饺子,是中国人在春节时特有的民俗传统。特别是北方居民更是热衷于饺子这种食品。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妈妈的话如滔滔黄河般滔滔不绝。

"诶妈妈,这不是百科上的吗?你怎么背得如此顺溜?看来这次做了不少功夫啊!嗯哼~"我打断妈妈的话,而且三言两语就拆穿了她。看着妈妈那种无言以对的无奈的表情,我"救场"地说道,"好了好了,快点开始吧!"这个小插曲并没有让我对学习包饺子的心情弱下来,而是让我更期待着这次学习。

只见妈妈弄了温开水一杯,水里放少许盐,面粉里放了鸡蛋一个。水要慢慢倒入盆中,筷子不停搅动,感觉没有干面粉,都成面疙瘩的时候,就下手揉了,妈妈揉面很用力,妈妈说揉到面的表面很光滑就好了,这时面光盆光手是最佳境界。

饺子馅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是鸡蛋韭菜馅儿的。这下就只剩包饺子了!

妈妈把怎样包的方法告诉我,然后又让我试着包了一个,不过他奇形怪状的,我也认不出他是什么。然后我又试着包了几个,不过还是畸形的,只不过和刚才包得第一个相比委实要好上很多。包完后一看,妈妈包得一个个胖鼓鼓的,跟大将军似的;而我的却耷拉着,像个瘦老头儿一样。但我没有轻言放弃,在我的不断努力和思考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包的终于像人样了!

简单的一件事,却蕴含着无数哲理,在这里我想说,其实第一次就是为成功迈出的第一步,只要你勇敢地迈出步伐,就会有成功的可能!

介绍春节的作文4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也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古代过“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而是在“蜡日”,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以后,把“蜡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将阴历年叫“春节”,因为春节一般都在“立春”前后。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朝、三始、三元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与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于是,节前就在门脸上 ……此处隐藏5430个字……前回家团圆,这一天要祭灶王爷,吃白面、麦芽糖制成的祭灶糖,大块厚过月饼,小块状如弹珠,寄意请灶王爷回天庭向玉帝多说好话,以求家庭来年殷实。有趣的是,在寿县农村,新春佳节一定要把未过门的媳妇接到家里过节,而且要给她买一身新衣服,这样才有礼有面子,否则亲家是要恼的——什么意思,是不是不想做这门亲事了!在热闹的筹备中,人们终于迎来了年三十,中午过后,家家早贴春联,早鸣鞭炮,早吃团圆饭,爆竹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子夜再度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

年初一大早,大人、小孩身穿新衣,家家户户烧香点烛,吃饺子,晚辈给近亲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这时常有乞丐来家门旁贴财神,可不是一两个小钱就能打发了的。初二多到同事家拜年、走走亲戚, “往年酒”活动也就拉开了序幕,你来我往,一般要持续到正月里甚至二月份。初三送年,农村都在初三早饭前,烧香、点烛,拜祖祭神后,将封檐钱纸、松枝取下,送到室外场地上,燃火尽烧,鸣爆,以示送年;商家和集镇居民,多在初三傍晚送年。送了年也不要紧,有的是热闹——“正月里面都是年”,到相隔几十里的亲戚家走走拜个年并不晚,熟人见面时还要说“过年好、恭喜发财”。

介绍春节的作文13

春节又称大年初一,就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在那天,人们载歌载舞,尽情欢呼,什么 耍龙灯。扭秧歌。放鞭炮等等等等,好不热闹。

春节这股暖风即将吹来,这时家家户户都搞起了“装修运动”。所谓“装修运动”可就是就是把家里打扮一下,好迎接春节。啊!还听不懂?“装修运动”就就是贴春联。福字。门神等。看着邻居家“装修”得花花绿绿,我们家不甘示弱,也开始了“装修”。可就是老天却非要和我们作对,他派“风老大”来到乱。一会儿他来“偷”对联;一会儿“拿”尘土“攻击”我们;一会儿她又来“捉”横披······几经周折,“装修运动”走算就是结束了。走进我家一看,大脑里的词语都净化了,只剩下一个字:红。

“噼哩啪啦,噼哩啪啦。”我被一阵阵莫名奇妙的声音惊醒了,开始我还以为就是闹钟,心想:“这天怎样试这铃!”睁眼才反应过来,这天就是春节,那声音就是烟花爆竹声。有的像开在天上的花儿,有的像切成一半的西瓜,还有的像一张可爱的笑脸,各种各样的形状,美极啦 !

吃完早饭,我和弟弟就迫不及待的起程了。去干什么?当然就是去拜年了!说一句辞旧迎新的吉利话,还会有不小的“收获”呢!“我长大了,压岁钱不要了!”见一位aunt要给我钱,我连忙表示不要了。哪知他却说:“长大啦?好呀!再来10元!”春节这天,家家户户披红挂绿;“噼哩啪啦,噼哩啪啦”烟花爆竹声不断;节目也开始啦!这天的空气中除了节味儿,就就是年味儿!

节后

春节这股暖风来得快,走得也快。春节虽然已过,但余波仍然存在。节时的那股年味还未散尽,但新的太阳已经升起,应对我们的就是新的一天。

春节,它让我明白了自我又长了一岁,职责又多了一成。新年新气象;新年新挑战;期望在牛年里我会“更牛”

介绍春节的作文1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满入屠苏”春节终于来了,压岁钱,年糕,庙会……这些让我们喜爱的习俗也开始了。可让我最喜欢的是……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鞭炮声把我从睡梦中拉了出来。“表姐,表姐,该起床了!你不去土地庙了吗?”淘气的表弟的楼下大声呐喊着。我不耐烦的捂住耳朵,可土地庙这个词猛然闪过我的脑海,我立刻跳起了床,回答道:“来咯来咯!等等我!”我手忙脚乱的穿好衣服,打着赤脚跑下了楼,冲到卫生间,急急忙忙的洗漱。洗漱完,便飞快的拉着表弟的手,向土地庙跑去。

刚到土地庙,我们便冲到大门后,急切地用眼睛寻找彩旗。忽然,我的眼中闪现出两面彩旗,幸好,老天可怜我,给我了两面彩旗,我的心中呵呵直笑。我迅速地把它们紧握在手里,跑去告诉表弟。

“当当,当当”乐队开始演唱起来,欢乐的歌儿在我们的耳边响起。我们拿着彩旗在她们的前面奔跑。鞭炮在我们的身边连连响起,我们连忙左蹦右闪。在快乐的气氛中,我们连走路走了很久了也不知道。

“咕噜,咕噜”,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表弟的吃饭铃响了,正巧,我们劳作了半天,终于可以到一户人家蹭饭了。这也是我最不解的地方,因为,就在上一年,我们是到我外公家。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一习俗是一家轮一家的呀!

中午时,下了一场小雨,但依旧没有影响我们蓬勃的兴致。我们下午的目标是一家饭店,还听说他们家的手艺是一等一的好,我的吃货表弟已经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口水了。因为在饭店在半山腰,所以在泥泞的山路上走,十分得难走。但我们又寻找到了一些乐子,我们把彩旗举得高高的,用力的挥舞着彩旗。在绿油油的山林中,忽然出现了十几只小鸟,有红,有黄,有蓝,有黑……它们在山林中穿梭着,嬉戏着。在我的家乡这也代表着一个寓意:自己就像一面彩旗一样,跑得快,看得远,就是成绩好,有见识,成为社会中的一个亮点。

彩旗,是一个很普通的一个东西,但在我的眼中它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我也希望我也能像它一样,有本事。虽然,这是一个虚构的寓意,但是在我的眼中,它是一个可以实现的愿望。

这就是我家乡的一个习俗,你呢?

介绍春节的作文15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与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与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与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将秦叔宝与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介绍春节的作文(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