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7-15 15:37:17
【必备】语文教案汇总八篇

【必备】语文教案汇总八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风娃娃》,初步了解散文内容。

2.在观察画面、倾听和讨论中,感知和理解散文的美好情感。

3.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并大胆表演。

活动准备:

1.课件《风娃娃》

2.录音机、磁带

3.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理解散文

1.出示图2:小狗拿风车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来啦?(小狗 小狗拿风车)

它手里还拿着风车呢。(我们小朋友喜欢玩风车,小狗也喜欢玩风车呢)

小狗的风车怎么不转呀?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快来帮帮它吧!)

原来只要有风,小狗的风车就会转起来,瞧,风娃娃来了,小狗的风车转起来了。(出示图3:风车转动)

(朗诵散文:风娃娃来了,她吹动小狗的风车,风车转呀转呀)

2.出示图4:小兔放风筝

今天天气真好,小兔也出来放风筝,哎呀,它的风筝怎么也飞不上天,小朋友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幼儿回答)

原来它也需要风娃娃帮忙。(出示图5:风筝飞上天)

小兔的风筝吹上天,小兔心里怎么样?(开心、高兴、笑呀笑呀)

(朗诵散文:风娃娃来了,她把小兔的风筝吹上天,小兔笑呀笑呀)

3.出示图6:小鸟飞起来

风娃娃真了不起。风娃娃来了,她托起小鸟的翅膀,小鸟怎样?(飞呀飞呀)

(朗诵散文:风娃娃来了,她托起小鸟的翅膀,小鸟飞呀飞呀)

4.出示图7:小松鼠坐船

风娃娃来了,谁的小船也动起来了?(小松鼠)

小松鼠坐的是什么船?(小帆船)

风一吹,小船就鼓起了风帆,怎么样?跑呀跑呀。

(朗诵散文:风娃娃来了,她吹动了小松鼠的小船,小船鼓起了风帆,跑呀跑呀)

5.风娃娃本领真大,大家都欢迎她!

二、倾听散文

刚才,风娃娃帮助了许多小动物,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她帮助了谁?

(同时播放幻灯片、录音)

三、表演散文

1.风娃娃来了,她托起——小鸟的翅膀(带幼儿一起说),说完一起做:飞呀飞呀

2.风娃娃来了,她吹动了小狗的风车,怎样?——转呀转呀

风车可以怎么转?谁来转一转?

3.风娃娃来了,她把小兔的风筝吹上天,小兔——笑呀笑呀(小兔跳)

4.风娃娃来了,她吹动了小松鼠的小船,小船就——跑呀跑呀!(做动作)

5.风娃娃来了,大家都欢迎她!

(做动作时,适时加入散文句子)

四、游戏

1.现在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小朋友扮演小动物,老师就是风娃娃。风娃娃吹到哪,哪儿就动起来。风娃娃吹到小鸟这里,小鸟就飞起来;吹到小狗这里,小狗就让风车转起来;吹到小兔这儿,小兔的风筝就要飞上天,笑呀笑呀;如果风娃娃吹到小松鼠这儿,小松鼠的小船就要跑起来。

2.谁愿意来做小鸟(小狗、小兔、小松鼠)?

3.小动物准备好了吗,风娃娃要来了!

(游戏时,节奏由慢变快)

五、离场

风娃娃累了,要回家休息了。小动物们也一起回家吧!我们走吧!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草、的、空、灯、过”5个字,认识新笔画“横折折撇”。

2、正确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

重点难点:

1、认识5个生字,正确读课文。

2、正确读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里、星、么、入、太、中”

2、用以上字口头组词。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借助拼音,正确读课文,师注意正音。

2、出示生字,学生在文中画出,认读。

“草”是平舌音,“珠”和“着”是翘舌音。空”“晴”“盲”等字是后鼻音。学生反复认读。

“的”“与”“着”应读轻声,在朗读中师进行指导。

3、指导书写。

(1)分析字形:“草”与“空”是上下结构,“的”“灯”是左右结构。

注意各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

(2)指导书写:注意“的”“空”“过”等字的“点”。“灯”的火字旁与“火”字进行比较,注意笔画的变形。

(3)学生书空,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

2、展开一定的想象,能背诵课文。

3、培养人文情怀。

重点难点:

1、掌握字义,朗读课文。

2、展开想象,学说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认读生字。

2、听写生字,指名板写。

3、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文。

1、指名朗读,齐读课文。

2、师领读,注意停顿,本课的句式基本相同,指导学生朗读。

学生朗读:露珠/是小草的/眼睛

3、学生反复读,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生字词不达意意及课文的表达方式。

4、听录音,试背诵课文。

三、拓展。

1、领读诗句的时候,可借助图画,展开联想。

2、讨论:我们应怎样帮助盲人爷爷。

3、学习课文:“————是——————的眼睛”的表达方式,补充句子。

如:窗户是楼房的眼睛,蝌蚪是池塘的眼睛。

花朵是树林的眼睛,萤火虫是星空的眼睛。

路灯是街道的眼睛,月亮是夜空的眼睛。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补充句子。

语文教案 篇3

【课前透视】

这是一首儿童诗歌。全诗融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之中,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中许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诗歌易读易懂,节奏感强,诗句韵脚整齐,适合朗读。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观察自然,探究发现的美好愿望。

课文内容富于情趣,学生可能在课外阅读中接触过,教学时不必太过强调课文的意思是否理解,而应把重点放在“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课外知识”上。

因此教学中应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让他们在疑惑中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在阅读中了解自然现象,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来的乐趣。充分给他们探索、发现的机会,达到学科间的 ……此处隐藏5561个字……查上堂作业 :

1、 背诵第一段。

2、 结合练习一导入 新课。

二、 内容结构:

第一段:正面阐述 ①老师的职责

②为什么从师

③ 以什么人为师

第二段:批判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

古之圣人——从师 圣益圣

今之众人——不从师 愚益愚

爱其子——择师 惑矣,未明也

于其身——耻师

巫医乐师百公之人——不耻相师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士大夫之族——耻相师 其可怪也欤?

第三段:以圣人孔子从师的例子,再论从师的必要性。

第四段;本文的写作缘由。

论证方法:

⑴对比论证(1、2段)(让学生找出来,讨论确定)

⑵例证法:(3段)孔子师郯子……

⑶引证法:(3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附:第二段论证方法简表

第二段分论点

士大夫之族耻师之风是错误的

论 据

(三个对比)

对 比

作者议论抒情

正确态度

错误态度

论 据(1)

(纵 比)

古之圣人……

犹且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

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

其皆出于此乎

论 据(2)

(自相矛盾)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矣,吾未见其明也

论 据(3)

(横 比)

巫医乐师百工

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

位卑,官盛

呜呼,师道之不复

……其可怪也欤

分论点与总论点关系

批判中阐明总论点

三、 重点词

1、 实词

① 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有很高学问的人

②受——授 ③知——智

④众人: 古义:一般的人

今义:大多数人

⑤下:低下。

⑥惑: A、疑难问题。 B、糊涂

⑦不齿:看不起。

不足挂齿:指事情小,不值得挂在嘴上。

⑧嘉许:赞许。 ⑨贻:赠送。 ⑩攻:研究。

⑾道: 道理。 传道受业解惑也。

风尚。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⑿师 以……师:我从而师之

学习:不耻相师

从师:则耻师焉

老师:弟子不必不如师

四、 作业

1、 翻译课文

2、 背诵第二段

3、 课后练习二、三、四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 虚词、活用词、句式

2、 相关文化常识及背诵

内容及步骤

一、 组织教学

二、 检查作业 :

1、 背诵第二段(方式:2人上黑板默写①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②句读之不知……段尾)

2、 默写填空并翻译:

每人一句,默写出原文并翻译:

① 作者阐述老师职责的是:

② 韩愈认为从师的原则的是:

③ 作者对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对从师的态度后发表了什么感慨?

三、 词句

1、 活用:

① 吾从而师之:名——意动。

② 吾师道也:名——动。

③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形——名。

④ 耻学于师:形——意动。

⑤ 圣益圣,愚益愚:形——名。

⑥ 小学而大遗:形——名。

⑦ 不耻相师:形——意动。

⑧ 孔子师郯子:名——意动。

2、 虚词:

① 之: 古之学者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道之所存

句读之不知

人非生而知之

② 其: 其为惑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与其身也

其皆出于此乎

③ 乎: 在 生乎吾后……

比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④ 所以: 用来…… 例:

……原因 例:

⑤ 乃:竟。 例句:

⑥ 无:无论。例句:

3、 句式: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

②不拘于时 (被动句)

③学于余 (状语后置句)

四、 相关文学常识:

六艺: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

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五、 作业

1、 基础训练有关题目。

2、 《东方高考》随课一练。

3、 背诵第三段。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在熟悉的空间中学习汉字,在认识汉字的过程中了解学校各种设施及用途。

2、认识4个生字,了解“文”字的字理及演变过程,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3、知道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感受到汉字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识生字。

教学难点: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识生字。

教学准备:

挂图、“文”字的字理识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得怎么办?(读书)想读书就必须得先识字,汉字是我们学习的助手,所以我们要与汉字交朋友。说说你自己认识了多少字?那老师可要考考你。

二、认识四个生字

1、出示挂图,认“语文”两个字,拿出自己的语文书,看看上面的字,说说语文书里有什么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端书、翻书的方法,了解有关书籍的知识,如封面、目录、页码,书中几个主要的图标等等。

2、出示“文”字的字理,给学生讲述“文”字的故事。

3、指名读班牌上的字,认识“班级”、两个字,知道这里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乐园。

4、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生字,看看你记住了多少?

出示:班、级、语、文。

5、观察图画,认一认这些字,看看你都能在哪里找到它们?

三、参观校园

知道每处的地点、作用,借机认识一下标牌上面的字。

1、认识阅览室,知道这是他们课内外读书的地方。

2、认识微机室,知道这是他们上微机课的地方。

3、认识实验室,知道这是他们做实验的地方。

4、参观卫生间、会议室、办公室,告诉学生它们的作用。

四、作业

把你今天在学校的所见所闻,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听让他们也了解我们的校园。

《【必备】语文教案汇总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