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7-15 08:43:24
有关语文教案九篇

有关语文教案九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植物“神奇的音箱”的基本原理和作用,知道它带给植物的好处。

3.初步知道生态农业的好处和重要性

4.学习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能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知道生态农业的好处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

了解植物“神奇的音箱”的基本原理和作用,知道它带给植物的好处。

教学方法:

朗读,探究,交流,体会。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孩子们喜欢听音乐吗?说说音乐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2.有一种音箱,它能播放出一种特殊的音乐,使植物长得又快又好,你们想了解这种音箱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神奇的音箱》一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播放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孩子们快速阅读课文,想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2.你从课文中了解到哪些知识?生读后汇报。

3.你对课文哪些问题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1)当我们看到水果市场上那些红艳艳的桃子、紫莹莹的葡萄、黄澄澄的梨子时,很想拿来就咬一口。可是咱们能咬下去吗?

(2)如今的农业,农药的化肥的大量使用还会造成哪些危害?

(3)不给水果施用农药和化肥,也能让水果长得又大又好,这个愿望能实现吗?

(4)什么是生态农业?生汇报、齐读。

(5)师小结:目前,一项新的生态农业成果—— 用声音给植物“施肥”,减少病虫害,已经问世,并在逐步推广。什么是 “植物经络学说”? 植物具有类似于人体和动物经络的控制系统,普遍具有自发声和接受外界声刺激的能力。

(二)再读课文,感悟理解

1.根据“植物经络学说”原理,科学家制造了一种神奇的音箱,它还有一个科学名字叫做——植物声频发声器。

2.哪一个自然段在具体介绍“神奇的音箱”?(4段)孩子们再仔细读一读这一段,在课文中找一找“神奇的音箱”究竟神奇在哪里,用笔作上批注。

3.生自读、交流、汇报。

4.其中对声音和植物关系研究,早在一千多年的宋代就已经开始了。孩子们找到相关内容读一读,说说在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影、前、后”等十一个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生字。认识两种笔画“”和“ㄅ”,认识两个偏旁“犭”和“宀”。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观察图画与联系生活,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辨力,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音节自读课文,感受自主读书的乐趣。

2.通过看、听、读、议、练、编,初步感知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把儿歌与生活联系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发展学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会认“影、前、后”等十一个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生字。认识两种笔画“”和“ㄅ”,认识两个偏旁“犭”和“宀”。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难点:

通过读文,理解、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朋友,你的好朋友是谁呢?学生说出自己朋友的名字。

师:我也有一个好朋友。(课件出示谜语)

有个好朋友,常常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

晴天里有他,阴天里没他。我和他说话,他呀不开口。

你们猜,我的好朋友他是谁?

2.学生回答后随机板书课题,读准音yǐnɡ zi,识记“影”。

(二)实践活动,了解影子

1.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2.设计影子游戏,交流“我的发现”。

(1)你们也有这样一位朋友吧?你在哪儿见过他?现在能马上找到他吗?

(2)找到了你的朋友,和它一起玩吧,一边玩一边观察,它是什么样的?你也可以回忆你是怎么样在操场上跟影子赛跑、踩影子的。

(3)影子跟我们形影不离,跟随着我们,陪着我们;影子变化无穷,前后左右位置会变,高矮胖瘦形状也会变。

(三)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过渡语: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读读儿歌,看看儿歌是怎么写影子的吧!

1.学生小声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

把蓝线中要求“我会认”的字在文中圈画出来,遇到不认识的字请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2.自己学完生字之后,同桌的学习小伙伴做“你指我认”的游戏,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如果小伙伴都认对了,请你夸夸他。

3.认识新的偏旁“犭”和“宀”。

4.检查自学:老师出示课件,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开火车形式让学生读生字和带有拼音的词语。

(2)男女生对读去掉拼音的词语。(强调“影、常、朋”是后鼻音,“前”是三拼音节,“着”是轻声)

(3)比赛形式考查会认的字。

5.指导书写:飞、马、鸟。

(1)认识新笔画“”和“ㄅ”。

(2)重点强调:“飞”的“”不要写成“乙”。“马”的第一笔是横折,“鸟”的第二笔是横折钩,而且不要把“鸟”写成乌鸦的“乌”。

(3)学生跟着红色的笔顺跟随描字,再照着范字写。书写时,注意正确的姿势。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4)展示学生的生字书写,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评价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再改进。

(5)生字朋友都认识了,再读读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把课文读正确。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1.影子可真调皮,它和太阳捉迷藏玩呢!它们是怎样捉迷藏的呢?请两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

2.看!太阳在动,影子也在动 ……此处隐藏8550个字……湖诗情》

2、录音机

学生自读一些短文(教师推荐《一件小事》、《背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第二单元我们学习过一古文《儿时记趣》我们都觉得这文章写得很真实,虽然我们没有“留蚊于素帐”但与之相似的童趣我们也曾有过,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年幼时做过哪些有趣的事呢?

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对说真话的同学给予肯定。

三、引入知识讲解,写文章就是要说真话,抒真情(板书)。

四、学生自读知识,概括成两点:

1、写文章要讲真话,抒真情。

2、要多读优秀文学作品,积累情感。

五、理解举例。

1、欣赏《春》中关于淑英到上海后的一段描写。

教师讲解这段文字出现的背景,谈谈表达了怎样的情。

2、放录音《一件小事》

学生讨论这件小事的真体现在何处,它表达了什么样的真情。

六、学生自读一些自己认为“说真话,抒真情”的片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45分钟内完成习作。

2、条理清楚,有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题

1、题目:教材P67—68一、二中任选一题。

2、要求:说真话,抒真情,条理清楚。

3、学生习作

附:修改放在评讲中,选择本次习作中的一出现常见错误较多的,印发给学生,教师以投影仪展示习作和学生一起修改,并交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和常见符号。

语文教案 篇8

《难忘的启蒙》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感受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文章写了那几件事。

2、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

童年的生活是难忘的。童年的启蒙老师更使人难忘,他们更能永远留在每个人的记忆之中。因为是他们打开了我们知识的大门;在我们童稚的心灵播下美好的种子;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使我们能健康地成长。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难忘的启蒙》。(板书课题)师提问学生对“启蒙”的理解。

二 认真学课文,理解内容,展开联想。

1、师述:启蒙老师为什么使我难忘呢?他有什么优秀的品质激励着我们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作者从哪些事中悟出了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呢?默读课文后和同学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的情况)

三 教师小结:

1、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对,正是因为启蒙老师们的这些优秀的品质,才能在孩子们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甚至影响着学生的一生,你们同意老师的看法吗?(同意)那好请大家在学课文,找出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指名两位学生朗读九、十自然段)

2、大家想想:这些段落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四 延伸:

师述: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好。说明了大家对文章有了深刻的了解,现在你们还不懂事,老师的一次次表扬可能对你的帮助特别大;老师的一点关怀可能使你感到特别温暖;老师的一次批评可能对你的触动特别大;当然有时老师也可能让你受了委屈,联系实际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谁愿意向大家说一说呢?(指名交流)

五 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作者紧紧围绕“难忘的启蒙”这个题目,用了“总—分—总”的写法,分别用了三个具体的例子,表现了启蒙老师的爱国、勤勉、正直、诚实的高贵品质。这样写的文章结构严谨,前后呼应,我们要学习这种写法。

六 布置作业:

标出文中的好词好句,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17 难忘的启蒙

组织演讲 —— 爱国

启蒙老师 老师的批评(两次) —— 正直 诚实 勤勉 难忘

对日语课的宽容 —— 爱国

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作者梁晓声的资料,阅读有关歌颂母爱的文章

↘ 揭示课题,就题质疑

1.谈话导入。在日常生活中,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妈妈对你的爱?(指名学生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讲的是一位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就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学生回答。)然后归纳,主要为:

(1)为什么说慈母情深?或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慈母情深?

(2)面对情深的慈母,“我”又是怎样的?

(3)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等等。

↘ 自读课文,初步释疑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2.检查生字的认读,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内容。(说出大意即可。)

3.再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4.初步释疑。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初步解决质疑中的“为什么说慈母情深?或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慈母情深?”、“面对情深的慈母,“我”又是怎样的?”等。)

1.谈话过渡。刚才同学们从描写母亲的表现的语句中看出了母亲的情深,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

2.学生自读课文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读一读所画的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说说从中看出母亲怎样的情感。

4.速读课文,想一想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的深情。

5.读后交流。主要是描写劳动的环境以及母亲劳动动作等语句。

↘ 角色朗读,体会情深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互相评议。

2.指名小组汇报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 总结升华,拓展学习

1.总结。为什么说慈母情深?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

2.升华。读了课文,你想对文中的母亲或者自己的母亲说点什么?

3.拓展阅读。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纸船──寄母亲》,交流: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

4.拓展表达。在母亲节来临之际,给自己的母亲写一封感谢信;或与自己的母亲说说心里话;或给自己的母亲送份礼物,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等。

《有关语文教案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